小米放弃共建OpenHarmony、转向自研HyperOS的决策,是其在技术自主、生态整合、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战略选择。这一选择既体现了对华为HarmonyOS成功路径的借鉴,也蕴含着小米基于自身优势的差异化创新。以下从技术、生态、市场、战略四个维度展开分析:

一、技术自主:从“魔改安卓”到“全栈自研”的突破

1. 底层架构的重构
小米HyperOS并非简单的安卓换肤,而是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与自研Vela系统的融合。Vela是小米自2020年开发的IoT操作系统,基于开源实时操作系统NuttX,支持轻量化设备的高效运行。通过将Vela与安卓底层整合,小米实现了跨设备协同的底层统一,例如手机与智能家居的无缝连接。这种架构既保留了安卓生态的兼容性,又通过自研技术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。
2. 研发投入的决心
小米为HyperOS投入了5000人团队,历时7年研发。这一规模与华为HarmonyOS的研发投入相当,显示出小米在操作系统领域的长期战略布局。例如,HyperOS的“异构兼容性”支持200+处理器品牌和数千SKU,优化了硬件资源调度效率,而华为HarmonyOS则通过微内核架构实现了跨设备协同的高效性。
3. 技术路线的差异化
与华为HarmonyOS逐步脱离安卓不同,小米选择“混合内核”路线,保留对安卓应用的兼容。这种策略降低了用户迁移门槛,同时通过自研Vela系统增强IoT设备的整合能力。例如,HyperOS支持动态内存分配和多任务处理,而HarmonyOS则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设备间的能力互助。

二、生态整合:构建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闭环

1. IoT生态的深度绑定
小米拥有全球最大的IoT生态,连接设备数超过9亿台。HyperOS通过整合Vela系统,将手机、智能家居、汽车等设备统一到同一底层框架,实现跨端协同。例如,小米汽车SU7的车机系统与手机HyperOS深度联动,用户可通过手机控制车辆功能。这种整合能力是OpenHarmony难以满足的,因为后者需要遵循华为的技术标准,可能限制小米的生态自主权。
2. 开发者生态的构建
小米通过开源Vela系统(OpenVela)吸引开发者,支持多种芯片架构和通信协议。截至2025年,已有9000多家硬件厂商接入小米澎湃智联生态。相比之下,华为HarmonyOS依赖闭源技术和开发者工具,生态建设更多由华为主导。小米的开放策略可能更易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。
3. 用户体验的统一
HyperOS强调“以人为中心”的设计,例如AI壁纸生成、超级小爱同学的连续对话能力等。这些功能与小米现有的用户习惯深度融合,而OpenHarmony的交互逻辑可能需要用户重新适应。例如,HarmonyOS的“万能卡片”设计与小米的MIUI风格存在差异,可能影响用户迁移意愿。

三、市场竞争:突破同质化,建立品牌壁垒

1. 高端市场的突围
华为HarmonyOS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达17%,超越iOS。小米若继续使用OpenHarmony,可能难以在高端市场与华为形成差异化。自研HyperOS则帮助小米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,例如通过“HyperConnect”跨端层提升多设备协同体验。这与华为通过HarmonyOS提升高端机型溢价的策略类似,但小米更注重性价比与生态整合的平衡。
2. 应对供应链风险
中美关税战加剧了小米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风险。例如,高通芯片成本因关税上涨,而小米的澎湃系列芯片尚未完全替代骁龙。自研操作系统可在软件层面减少对安卓的依赖,增强供应链稳定性。华为通过全栈自研(如麒麟芯片+HarmonyOS)实现了类似的抗风险能力,这为小米提供了借鉴。
3. 全球化布局的考量
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60%,而OpenHarmony缺乏对GMS服务的支持,可能影响其海外竞争力。HyperOS基于安卓框架,可继续使用谷歌服务,同时通过自研技术提升国内市场体验。例如,小米在墨西哥的工厂利用美墨加协定规避关税,而HyperOS的兼容性确保了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
四、战略选择:华为路径的借鉴与创新

1. 技术主权的追求
华为通过HarmonyOS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,这对小米具有示范效应。小米的“芯片-系统-终端-生态”全链路自研战略,与华为的“备胎计划”如出一辙。例如,小米的澎湃C3影像芯片与HyperOS的整合,类似于华为麒麟芯片与HarmonyOS的协同。
2. 生态闭环的构建
华为的“1+8+N”战略通过HarmonyOS连接手机、平板、汽车等设备,而小米的“人车家全生态”同样依赖HyperOS的统一框架。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,小米更注重现有IoT生态的深度整合,而华为则强调跨品牌设备的协同。
3. 风险与挑战
自研操作系统需要长期投入,且生态建设难度巨大。华为用了四年时间才让HarmonyOS设备突破7亿台,而小米HyperOS目前仅覆盖116款设备,且面临老旧机型维护压力。此外,HyperOS的“混合内核”架构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不足,而HarmonyOS的微内核设计已通过多年优化实现高可靠性。

结论:自研HyperOS的必然性与差异化

小米放弃共建OpenHarmony、自研HyperOS的决策,本质上是对技术自主、生态整合、市场竞争的综合回应。这一选择既借鉴了华为HarmonyOS的成功经验,又结合小米的IoT优势和全球化布局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径。未来,HyperOS能否在生态建设和技术迭代上持续突破,将决定小米能否在操作系统领域与华为、安卓、iOS形成真正的四强格局。